搜尋「強者天下」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應該立刻被檢討的華語文教學政策 周佩佩:正體字、注音符號最適合外籍學習者

2011年,中華民國舉國歡騰,慶祝「建國百年」。在民國百年這個象徵意義深遠,人人歡欣鼓舞及熱鬧慶祝之餘,身在美國康州的華語文教師周佩佩卻是沉重地遙望臺灣的華語文教學政策。
當今臺灣與世界各國幾乎全以中國大陸的「對外漢語教學」為藍圖、對其馬首是瞻,無論是捨棄民國二年制訂、民國七年公布的注音符號而教授漢語拼音,甚至是捨棄幾千年不斷演化精煉而成的正體漢字而教授簡體漢字,都不禁令周佩佩擔憂。

臺灣是否正在跟進「社會主義」?
根據前中共國家主席周恩來於西元1956年〈文字改革方案〉(Reform of the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記載,漢字簡化與拉丁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六億多中國人民擺脫老舊落伍的文化,繼而要藉此創建更偉大、更快速、更有效率及更具經濟效益的社會主義」。
讀起這段文字,周佩佩一肚子憤慨地表示:如果「漢字的拉丁化」與「漢字的簡化」真如中共官方於1956年向全球發布的國家政策所言,真的用來推動「共產社會主義」的強盛與壯大;那麼,我們今天是否必須考慮不再盲目地成為推廣「漢語拼音」與「簡化字」的幫凶?
周佩佩進行華語文教學十餘年,對於注音符號以及正體漢字更是積極爭取美國教育官方的重視。然而,周佩佩在看過僑務委員會最新出版的《觀光臺灣─每日一句》後,情緒激昂。「各大國語中心開始用漢語拼音教中文已經是錯誤的決定了!怎麼連為海外僑胞服務的僑務委員會,出版的教材都可以捨去注音符號呢!」

拼音化是中華文化的頭號殺手!
為了證實自己的理念,周佩佩一舉翻出所有的相關研究資料,直言不諱地說:「漢字的羅馬拼音化與全面簡化漢字是動搖國本、損害民族自尊與毀滅中華文化的頭號殺手!」
周佩佩指出,目前所有國際間與華語文教育相關的網站、會議和機構幾乎都由外籍語言學者或中國對外漢語學者所掌控,任何一個使用注音符號、使用正體漢字的臺灣人都可能在中華文化的蘊含上勝過這些所謂的「學者專家」。

漢語拼音有其必要,但絕非華語文教學
曾經有人批評周佩佩對於「漢語拼音」的了解片面化且缺乏語言學背景知識,周佩佩表示相當地無奈,如果要了解漢語拼音必須花時間全面地研究或者研讀語言學,那麼全球的華語文學習者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同時學好這套拼音系統又同時學好語言表達?
但是說回「漢語拼音」本身制定,周佩佩說:「作為統一譯音確有其必要性,端正兩千年來政黨輪替後的通用拼音、漢語拼音、威翟式拼音等混用之亂象。」可見周佩佩對於漢語拼音並未全盤採取否定態度,而是希望漢語拼音對於譯音系統能有所貢獻,而非華語文教學系統:「但作為華語文教學,肯定沒有任何一種拉丁字母的發音模式能優於擷取自傳統漢字、精確淬煉而成的注音符號!」

學好中文及漢字的捷徑:注音符號
目前臺灣的母語學習者仍然使用「注音符號(ㄅㄆㄇ)」進行教學,注音符號由聲韻學家章太炎先生等制訂於民國二年(1913年)。對周佩佩而言,「注音符號」就像是學習中文的捷徑工具一般。
周佩佩從1997年開始教授華語文,這幾十年來周佩佩發現:「使用漢語拼音的人數不斷地增加;而注音符號的學習者卻日益減少。」周佩佩對這現象提出極大的疑惑:「為什麼大家不學注音符號,而硬是用拉丁字母來學中文?」周佩佩以自己學英文為例子,說明英文如果到了會話階段還用漢字或注音符號來標音,發音絕對不會好聽。「漢語拼音在中國推行,是當地還有母語語境;可是外籍學習者缺乏語境,還送給他這種不中不西的標音符號,莫怪臺灣的華語文教學永遠突破不了發音的難關。」
周佩佩強調,自1918年的注音符號使用後,學習者多以為注音符號純粹只是發音工具,這完全地疏忽了注音符號的另一個特殊功能。
注音符號共有37個,每一個符號都是由古漢字所擷取而來,甚至其中有16個符號是實際具有字音與字義的漢字,意即:注音符號不僅是標音工具,還可以用來當作幫助快速學習漢字的絕妙良方。
「方法老舊與過時的注音符號教學方法是導致注音符號式微的最大原因!」身為注音符號提倡者的周佩佩,藉此提醒注音符號的教學方式需要創新、求變。在臺灣的母語學習環境,學習注音符號需要固定的課時,以小學一年級為例,約需55個課時,這對於外籍學習者而言確實是個極大的學習負擔;相反地來說,對於使用拼音文字的外籍學習者來說,使用本已熟悉的拉丁字母拼寫的漢語拼音在表面上看起來就容易多了。「這只是漢語拼音『易於學習』的假象。」周佩佩老師補充說明著:「學漢字就好比蓋房子,要蓋房子就必須使用適當的建材,不管是天然建材或人工建材,鋼筋、水泥、釘子、木頭……,就是建材;蓋房子豈能用麵粉或醋呢?所以,如果我們要建構的是中文、是漢字,那是什麼樣的…『天才』才有可能會去想到用拉丁字母的ABC和借自蘇俄發音漢語拼音呢?」
「如何用兩個鐘頭讓學生將三十七個注音符號跟英文字母或漢語拼音的形、音甚致義熟記,並在第三個鐘頭就開始以注音或拼音來閱讀」是周佩佩投入心血所完成的《冠軍中文教學法》。她將最疼惜的「注音符號」工具套入各種故事、影像、色彩、聲音……,不僅要打破注音符號學習耗時的迷思,更要藉此機會大聲地標舉出注音符號的學習便捷。
若說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兩者同樣是幫助學生發音的工具,漢語拼音容易造成學習者在其拼音語系跟漢語拼音間的語音干擾,而注音符號不會,反而還有幫助學習者讀出漢字與加速筆順與字形記憶的效果。
 圖一:周佩佩老師及其所研發的《冠軍中文ㄅㄆㄇ》教材



周佩佩殷切地期望呼籲所有的華語文教師、相關的教育決策者以及政、商、教、工、軍、媒體和出版各界的領導人士,千萬不要再利用任何國家、企業或個人的資源來壯大簡化字與漢語拼音的狂飆蔓延,而破壞並危害了注音符號、正體漢字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

「中華民族的正體漢字是全世界唯一還活存,並且仍舊被旅居世界各國之華裔僑民以及國際間各界高文化與高文明人士所廣泛使用的最古老文字。正體漢字非但不是一個難學的字體,它是一個比所謂的簡化字還要容易、還要科學、還要有邏輯性,而且更好懂、更好學、更好記又更好寫的深具歷史、文學和藝術價值的最文明、最古老也是最摩登的文字!」周佩佩將她所認識的正體漢字優點,仔細地條列,看得出周佩佩對於中華文化與正體漢字的濃厚情感,引人深思。
 
圖二:採訪者(左起)、黃沛榮教授之子、周佩佩老師。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華語文教學也搞數位,行得通嗎?

連育仁:數位是應用、是輔助,不是必要、不是主導



二十一世紀,變遷快速的年代,從Web 2.0細數到iPhone 4S,電子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已經大幅度地改變人類的生活。要教導新一輩的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s),直接套用數位科技吸引學生注意是現代教學的不二法門,同樣的教學模式也正為崛起中的「華語文教學」所使用。
華語文教學也搞數位化,到底行不行得通?

受訪者連育仁(lienyujen)目前服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是海內外華語文教師幾乎公認的「數位高手」,除了臺灣華語文學界著名的「連同學的華語文數位教學部落格」之外,其分享「華語文數位教學懶人包」也被視為華語文教學之利器。
即使有著豐富且驚人的「數位科技經歷」,連育仁仍不諱言地直說「數位工具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它只是工具。」

由目前海外華語文教學市場觀察,身為第一線的華語文教師多半由家庭主婦轉職而來,其中為數不少對於電腦科技一竅不通。數位化教學的趨勢對其而言是種莫大的壓力。
對此,連育仁強調,數位科技的存在終究是服務人群。如果教師企圖篤行數位化而絞盡腦汁苦思絢麗的畫面、耗費長期時間準備多媒體素材與科技,而一切只為了一個小時不到的課程,那幾乎是人在服務科技,若是科技做得好,語言本體的知識給予不足,那更可以說是本末倒置。
近年來,連育仁參加數場培訓華語教師進行數位化教學,都力求以最簡單、最直觀的方式提供教師們方便的製作數位教材,而不是被數位科技操弄。

筆者曾於2010年擔任教育部「華語文教學人員數位能力培訓課程」的教學助理,透過培訓期間與教師們的接觸觀察發現,即使此類相關培訓的課程再多、再久,教師們的數位能力永遠不及新一代的數位原民。這就好比人為了吸引猴群,硬是放了一籃香蕉在森林中,卻忘了猴群本身就有摘取香蕉的本能,何須落入香蕉籃的陷阱之中?
儘管如此,連育仁也多次強調「數位科技帶來的方便與快速,絕對值得教學中使用。」

換言之,所謂「資訊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所謂「數位化華語文教學」的e-Learning模式,為的是數位科技輔助華語文教學。
以往學習語言上的發音困難,現在透過網路資源隨時可以聽取發音或直接錄音、進行語音辨識;過去密密麻麻的教科書內容也被網頁動畫、影像及真人發音慢慢取代。

華語文教學的數位化,可以說是以「一位教師」的一台電腦取代傳統教學中需要「數位教師」共同合力才能完成的教材、教具或教學規劃。
因此,如果您還是為了力求「科技數位化」而耗費大半時間,是時候該停下腳步想想「教學」與「數位化」的因果。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中文注音系統擂台賽

注音符號對上漢語拼音,優劣各有評斷

「漢語拼音」作為統一的譯音有其必要性,畢竟近十年臺灣的譯音系統一路從郵政式羅馬拼音、威翟式拼音、通用拼音走到漢語拼音,如今確立向對岸看齊,借用其「漢語拼音」以端譯音混用之亂象。
但,作為「華語文教學」,有必要使用這套拉丁字母拼音模式所組成的拼音系統嗎?教學上確實對外籍學生造成較大的助益嗎?以下將分創立背景、英文經驗以及使用背景三點,簡單談論與開始這場「中文注音系統擂台賽」!


  • 注音符號及漢語拼音史

我們今天所講的「注音符號(ㄅㄆㄇ……)」,全稱為「注音符號一式」,目前仍普遍使用於臺灣的小學教育及書籍。其最初於民國二年,由聲韻學家章太炎等人共同擬訂,並經幾次修訂與公布後使用。現今保存使用的注音符號有三十七個。
而中國大陸所使用之「漢語拼音」則是於1958年提出〈漢語拼音方案〉後廢除注音符號一式,全面改採漢語拼音對母語人士進行教學。
由於注音符號創立在先,因此漢語拼音仍使用注音符號之排列順序:b, p, m, f......)。
就其發展為標音系統的過程來看,注音符號好比是類漢字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形、音、義,其所使用之符號均由漢字萃取而成,其中甚有十六個符號為實際具有字音及字義的漢字,例如:注音符號「ㄧ」與漢字「一」、注音符號「ㄕ」與漢字「尸」、注音符號「ㄙ」與漢字「厶」等等;相對而言,「漢語拼音」符號之創建乃借用拉丁字母,並以俄文發音為基,造成許多發音異於英語發音,如「ㄒ」以「x」代替。
筆者以為,初學華語者進入課程時,除了俄語母語者以外均須重新成立「x」與實際發音之連結,這個過程等於將「x」視為新的標音符號,既然如此,何不教給取自漢字、方便日後書寫認讀漢字的「注音符號」呢?關於「漢語拼音」的教學訛誤,將留於後第三點繼續論之。


  • 借鏡於英文經驗

筆者自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文,相信多數學生的經驗大致相同:先從自然發音的方式開始,模仿老師說話,這時候的小學英文課本常常是自己偷偷把注音標記在英文單字下方,幫助自己背誦。到了國中的英文課本,每一課開始出現kk音標與英文拼法的對應,例如 [i] 通常是ea 或 ee 這樣的規則;有上補習班的同學或者在進入國中之前,就已經學會整套的kk音標系統。
在此,無須論述kk音標之優劣,因為無論如何它比注音符號更貼近於英文,這點無庸置疑。
筆者所要指出的對比環境是:臺灣人學習英文的經驗就如同現在外籍學生學習華語相同,儘管我們學習初期、小時候會使用注音符號來輔助發音,但久之會發現發音難標清楚,且都讓人覺得自己發得一口「中文腔」,不夠標準。
同樣地道理,為什麼臺灣的華語文教學不停下腳步好好思考,而大多數學校與政策是自私性地直接否定外籍學生學習注音符號的可能性,認為其耗時、不便使用。這一點著實令筆者百思不解。


  • 漢語拼音之適用環境

前面第一點已經提到,漢語拼音借鏡於俄語發音的拉丁字母,因此除了俄語母語者外,要其他語系的學習者直接認讀漢語拼音完全是另一教學難點。
既然拼音國家都無法正確發出「漢語拼音」的音節,那又更何況是非拼音語系的國家!
以日本為例,日語的五十音是基本發音規則,其與英文、俄文大相逕庭。面對這樣背景的學生,臺灣的目前的華語文教學政策竟然是:第一堂課漢語拼音。
一個最好教的注音符號「ㄝ」與日文的「せ」寫法近乎相同,兩者都由「世」字而來。教學者竟然放棄這些與其母語相連結的契機,而傾向大陸的對外漢語教學政策,實在令人疑惑。

總結以上,筆者應再次強調:
筆者並非否認漢語拼音的存在性,前文已經提到統一譯音系統的必要性;而作為「華語文教學」的標音工具,筆者認為沒有一套系統比得上擷取自漢字、表形、表義及表音的「注音符號」。
這場「中文注音系統擂台賽」仍舊繼續奮戰當中。如果馬總統英九先生對於推廣臺灣的正體漢字、將臺灣作為海外傳統華語文教學中心都還有理念與目標的話,「注音符號」應該同列為重要考量項目之一。